前些日子算是給自己放個假,趁學期剛開始沒有多久,沒有太大壓力的時候出去玩一下,畢竟大學念了那麼久,連一次課都沒有蹺過也太遜了,因此我將青春歲月付諸於享樂,但當我回過頭來,想要回到原有的日常生活,卻感覺到極大的阻力與不舒適。

我本覺得這是多巴胺耗盡之後的反撲,告訴自己一直獲得刺激之後本是一場空,正所謂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但後來經過了一兩周,發現並沒有所改變,只感覺到自己的情緒水位像乾枯的溪流一般退到了地下。儘管以前有再多的方法或技巧幫助我脫離此境,我也相信所謂生物暴力解的方式破解問題與糾結,不過這次,我卻對住在我心中又很神祕的情緒感到好奇,不知道平常時它帶給我開心、恢復期又給我堅持下去的動力,結果為什麼這次,就這麼不給我面子的讓我下去? 

象與騎象人

我們對心智的了解是根據於心理學,跟精確地說最早瞭解到的理論是來自高中公民課本,佛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,或是什麼左腦或右腦、理性與感性等等的描述,對於心智的詮釋,我們一直停在一個似是而非、模稜兩可的處境中,一直沒有辦法有一個好的認知,就像住在混濁的池水中的生物,永遠摸不清。

不過隨著科技的進展與心理學的研究,我們漸漸知道心智狀態的模型,並不是像以往一樣二元對立、非黑即白的,反而是合而為一、互相互補的,也因此很多時候問題並不是出在所謂的「邏輯」身上,只是單純你身體不爽而已。

而現代研究出來心智的模型會比較像是「象與騎象人」,兩者密不可分,共同擔任起操縱人體玩偶的腳色,所謂的「象」就是你內心的本能、是你的自動化系統、也是你的感官反射所構成,而「騎象人」顧名思義就是駕馭象的人,就是你認為的「理性的自我」,可以進行思考與推理、也會幫自己辯護找理由的律師角色。

如果你想要有一個好的心智、好的表現,勢必得兩個系統一起合作才能達成,用這個角度去思考內心失控的狀態就很好找到解答。當你對某件事情成癮、或是具有所謂的「直覺」時,基本上就是大象在發揮作用,但是你可以發現,如果騎象人沒有辦法好好的駕馭大象,意即後設思考沒辦法控制先天衝動,就會造成大的災難。所以有時候並不是你規劃或邏輯上的問題,單純只是大象不聽你的話,騎象人再怎麼用力鞭打,也還是被帶著走,就造成你不想發生但是還是發生的窘境。

我們的一生都在試圖去馴服這隻大象,讓它聽騎象人的話去做事,但是要控制大並不像國小老師用打用罵就能得逞,你必須要像訓練野生動物一樣,一步步循循善誘,才能讓它照你想要的方向走。

至於訓練的方法,我在這邊就不多提,不過大家冥想與認知行為治療(CBT)可以去找解答。當你有辦法訓練自己的大象到很好,或許就會更容易進入心流,產生良好的體驗與感受,而心流實際上就是大象與騎象人密切的合作產生,大象盡其所能地奔馳,而騎象人辨識眼前的障礙與問題並解決。

我看到正確的道路,也知道該走這條路,但我卻走錯路,直到內心湧現,推了我一把,才讓我走上正途。

心智的本能

若說動物的本能眾所皆知,獅子會吃肉、魚會游泳、猴子會爬樹,而當你說到人類的本能時,多數也可以想到吃喝拉撒等等的基本需求,但是當提到心智會出現的慣性時,又很難說出個所以然,不過經過研究,還是發現了幾個人類心智上的本能,分別是「互惠」與「自以為是」。

「互惠」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,如果我們依照基因的觀點來看,你幫助一個會降低你生存機會的個體,對你的基因保存實際上是不有利的,這個道理基本上適用於所有生物,除了那些群居的生物,像是蜜蜂與螞蟻,畢竟牠們的個體差異只存在在不同聚落(蟻窩、蜂窩)之間,同一個聚落內的基因差異幾乎是零,所以在生物學上牠們根本就是同一個遺傳結構。

但是我們會發現人類有助人為善的本性,就基因角度而言,幫助親人確實有理,畢竟親人的基因跟你有一定的相似度,幫助他們間接可以讓你基因存活下去,這個合理。但是我們卻很難用演化學的觀點來詮釋我們的樂善好施,尤其台灣人又相較其他地方更加的熱心助人,想想看世界出現災禍台灣的捐款金額就好。所以這個看似違背基因邏輯的行為,卻是人心中最原始的那一塊,或是說這其實就是大象的內建設定。

後來的研究也證明這一點,互惠有的時候不是因為你要獲得什麼,而只是一種與別人連結在一起的方式。因此當你發現你會有莫名的同情心時千萬不要懷疑,你是真心且原本就想幫助別人的,但是身為騎象人的你,就要去辨認你有沒有需要真的行動,不然妳就只是被騙而已。

另外一個本能則是「自以為是」,自認自己比別人高出一截、比別人厲害,或是所謂自我膨脹都是此類,我們會傾向把自己往好的方向想,然後貶低他人,就像裝了濾鏡一般,自己看自己永遠都是最漂亮的,而別人都不太好看,輸自己一點。

這樣的本能就會造成很多狀況,比如說成語「敝帚自珍」或是雙標的狀態,當對於自己自我美化之後,就沒有辦法用客觀且公正的角度觀察與評估情勢,此時身為騎象人,就應該緩住大象,讓牠不要太過頭,並把牠拉回到正軌來。

同樣一個邏輯,當大象自己為是橫衝直撞的時候,就會讓身為騎象人的你也跟著屈就,甚至是為其辯護,簡單來說就是「先判斷、後理由」,因為大象已經帶你到了這個地方,你只能就其結果去合理化、去編出一個美好且合乎邏輯的故事,而這正是騎象人最會做的事情,有點像是先射箭後畫靶的感覺,當然,事後諸葛誰都很會,只不過你見得會滿意大象帶你到的地方。

 

就算你辯倒對方,難道他就會接受你的論調? 當然不會,因為你辯倒的並不是對方真正的立場,他的立場是在他有了判斷之後才臨時編出來的。

尋找幸福

關於幸福感的理論,心理學界主要分為兩大類,分別是「進展」與「適應」兩個,進展理論講述的是妳為了追求目標而不斷進步,在達成每個過程中獲得幸福,而隨著目標的加大,你體會到的幸福感會跟著提升;至於適應理論主要講的就是,幸福感來自於你的標準與預期,幸福是隨著你的基準值而改變的,當你預期越低,自然很容易就感到幸福,而當然你也有可能因為過去太多的幸福而對於眼前的沒有感覺。

不論是哪一種理論,似乎都不能解決追尋幸福的問題,確實。不過在告訴大家方法之前,我認為必須澄清過去的錯誤觀念,以前人總是說,「幸福就在自己心裡」,這句話我打問號保留起來,因為的確很多事情能用錢買且也能改善幸福感,包含這幾個面向,大家可以逐一檢視,包括通勤、噪音、自我掌控感、羞愧與人際關係。

我特別挑自我掌控感來講,其實有時候我們要感覺到幸福真的很簡單,就只是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好,讓自己有一個我好棒的感受,然後看著事情照著自己的步調發展,或是說能夠控制一些生活的環節,自然就會感到安心與放鬆。雖然古典哲學會告訴你要你不要去控制你不能控制的事,不過有時候我都會想,如果我連最基本的都不能控制了,那我生活還有救嗎?

舉個例子像我最近開始到醫院裡面見習,沒有辦法像學生一樣說下課就下課、說放學就回家,一切的進度與時程都要以病人或是主治醫師為主,下診常常會拖到時間,而讓我下個行程受到影響,當然受影響的行程自然就不會太好,然後我的情緒自然不是太好,所以怎麼可能有幸福感可言呢,因此如果可以,我也會用錢去換我想要的自我掌控感,比如說未來就去診所上班,比較自在也不會受到綁架,所以由此例證,錢是可以買到幸福的。

另外一個常常影響幸福感的東西,就是所謂面對危機的處理能力,或著簡單講,就是對於險惡世界的適應能力,為什麼這樣說? 因為當你能夠用好的態度面對眼前挫折,自然會用好的角度去詮釋現在或未來的處境,然後創造一個正向且積極的人生故事,因此面對危機我想能做的就是積極去面對或是重新評估危機的意義,想想發生什麼事以及自己學到些什麼教訓。

最後想想,我覺得幸福感就是能夠好好的駕馭大象奔馳,追求的是一個人生的滿足感與平靜,從而獲得意義,到最後能夠放下自我,往靈性與有美德的自己邁進,但在此之前,還有很多與大象的訓練課與實作課要上,趕快加緊腳步吧!

如果你說錢買不到幸福,那只是代表你不懂得花錢而已。

當然,要達到幸福感的特質有以下幾個,供你參考: 智慧、勇敢、仁慈、正義、節制、精神、卓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