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篇文章中,跟大家說明關於目前台灣醫學養成的規章以及探討波波醫師的問題,不過對於一般民眾來說,重點是如何挑選到好的醫師,進而得到好的治療與照顧。
隨著台灣的經濟進步,許多人也願意花錢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,不論是手術、材料或是病房照顧,因此醫療在自費的領域,變得有點像是商業,而為了賺錢,許多醫師也變得像是商人,用行銷的方式最大化的曝光自己,讓自己的名聲與病人量往上增加。
在過去要成名的條件,不外乎就是成為大醫院的教授,再去診所開業,這樣的實力與技術是絕對沒有問題的。然而隨著社群軟體的發達,許多醫師透過網路行銷方式包裝,利用話術讓自己可以看起來像經歷滿滿的名醫,使不知情的民眾誤信,需特別小心,因此本篇將整理簡單的區分有沒有料的篩選方式。
醫療品質
站在民眾的角度來說,或許醫師態度親切、說話溫柔是篩選的重點,但是治療品質絕對不會想要差才對,因為這才是去求診最主要的原因,無論是想要了解治療計畫,還是想要疾病趕快恢復。
因此我在醫院時常會聽到病患要求給主治醫師做治療,因為這樣可以保證不會有太差的治療品質,這也是台大的門診這麼難掛的原因,因為想要追求最好的醫療。
可是如果把時間維度拉大,我認為只有主治醫師在做治療的話會造成很多的問題。
首先是某人若在住院醫師時期沒有遇過訓練到,升到主治醫師的他也不會憑空就會;再來是如果主治醫師臨時變故,就沒有人有辦法替代他,導致醫療系統無法運轉;或者是未來10年沒辦法有夠格的主治醫師承接位子,導致缺乏良好的醫療品質。
因此如果要長期維持整體治療品質在一定水準,適度地將案例給住院醫師處理是必須的。雖然說住院醫師可能經驗不足,但這就是訓練的本質與用意,讓有資深的醫師在旁帶他教他。
在外科系的話,若不是太難的手術或是步驟可能就由住院醫師執行,而真的罕見又複雜的疾病,可能經驗不足的主治醫師也無法處理。
不過這件事情因為健保的問題沒有辦法做出區分,例如主治醫師的價碼多少、住院醫師的價格又是多少做區隔,讓病人自行決定。在現行制度上如果真的要極致的醫療品質,要嘛要等很久,要嘛就是去教授的自費診所看診。
專科醫師
所以為了要解決醫療品質分配不均的問題,讓更多醫師可以解決更複雜的問題,就創立的專科醫師制度,透過專科的考核讓民眾不用再為了某間醫院而大排長龍,只需要認專科基本上能保證一定的品質。
醫療是個不斷優化與進步的行業,要維持頂尖的技術,除了要時常閱讀文獻與研究更新知識外,也需要與同行切磋交流。
因此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精進,往不同方向的專科就成為趨勢,讓醫師依照興趣與待遇評估未來想要從事的專業。
為了讓專科這件事情制度化,衛福部也公告了其認可的專科,稱為部定專科。當然在專科之下還有其他的次專科,不過這些太過複雜就不往下展開。
專科醫師訓練並不是每個醫師都一定要接受的訓練,有些醫師認定自己的興趣與志向不在此,當個一般科醫師也是可以的。
當專科醫師的好處除了擁有比較好的待遇外,也更能處理較為複雜的問題,不過大部分常見的醫療問題,應該是有牌照的醫師都能夠解決的。
而波波醫師若一樣通過專科醫師訓練與考試,嚴格來說應該視其為專科醫師的等級,擁有一定醫療水準。
然而醫療界是個人治的地方,當波波取得執照後(其父母通常為大咖),用什麼管道進入訓練或通過考試也就不得而知,因此仍要小心。
如何挑選醫師?
在這邊簡單分為西醫與牙醫,西醫的部分其實醫院的規模大約等同能處理的難度,也就是小病去診所,大病去醫院的概念。
平常可以依自己方便到附近診所看看,診所醫師的挑選在於信任,可以透過看診的過程來評估醫師適合自己的程度。重點是如果醫師察覺問題較為複雜,會幫你轉介至大醫院作進一步檢查與治療。
而對於大醫院的選擇,就依照個人的想法而定,通常挑大間的比較不會踩到地雷遇到波波醫師,不過就是要等比較久。
牙醫的部分診所與醫院的差別並不如西醫這麼大,也就是大醫院的主治醫師做得事情跟診所醫師差不多,差別可能就在於對於治療的要求度,因為醫院需要參與學會討論及處理較為複雜的案例,通常在專業程度上會略勝診所。
而牙醫因為專科訓練不是必須,甚至連一般科的訓練都不是強制,導致坊間診所有許多只有實習過的主治醫師,品質參差不齊。
挑選上來說主要注意大學的學歷,通常國內牙醫系畢業的醫師素質較為優良,學經歷上必須寫上「XX(醫學)大學牙醫學士/牙醫學系畢業」等字眼(詳見附錄),若是過於隱藏通常為波波醫師。
在曾任職的醫院的地方,要特別注意實習醫師的存在,通常經歷表只有「XX醫院(受訓)醫師」,代表此為實習經歷;若是「XX醫院住院醫師」則為不分科住院醫師訓練(PGY);若字眼內有「XX醫院總醫師/專科訓練醫師」則為專科醫師受訓。
而在專科的稱謂上,坊間有許多只要繳錢就可以取得名號的機構。因此認定專科醫師,首先要看「衛福部定XX專科醫師」,或是有附錄中專科醫師等字眼,需注意該專科不應出現其他的字眼,否則通常不是該專科的醫學會。
而許多學會或機構也常常會有容易誤導人的字眼,例如「中華民國XX學會專科/會員醫師」、「XXX大學OO訓練/進修」、「XX國OO學會專科醫師/會員醫師」,其認證資格參差不齊,故不須採納當作學經歷標準。
基本上就上面的邏輯篩選牙醫師,就能夠挑選出正牌且資歷經過認證的醫師,當然這些只是對於經歷的分析,只能作為初步的篩選,並不絕對代表醫師的技術與品質。
以上的分依是邀請大家思考,什麼樣的人會試圖將履歷表用灰色地帶的方式美化呢?
當然,大家如果都能夠理性分析這些東西,就不會有這麼多冒牌招搖撞騙的醫師影響全體醫師的名譽,且醫療品質才會因為檢驗後不斷精進。
附錄-專科與國內牙科院所一覽表
- 西醫部定專科包含:家庭醫學科、內科、外科、兒科、婦產科、骨科、神經外科、泌尿科、耳鼻喉科、眼科、皮膚科、神經科、精神科、復健科、麻醉科、放射診斷科、放射腫瘤科、解剖病理科、臨床病理科、核子醫學科、急診醫學科、職業醫學科、整形外科。
- 國內牙醫系的大專院所: 國立臺灣大學、高雄醫學大學、中山醫學大學、台北醫學大學、國立陽明交通大學、中國醫藥大學、國防醫學院、國立成功大學。 (*惟成功大學2025年起才有畢業生)
- 牙醫部定專科包含:口腔顎面外科、口腔病理科、齒顎矯正科、牙周病科、兒童牙科、牙髓病科、贋復補綴牙科、牙體復形科、家庭牙醫科、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科、植牙科 (*目前植牙科尚無部定專科訓練機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