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論是在大考前,或是普通的段考,乃至課堂的平時考,想必班上一定都有人十分的緊張,即便唸了很多書,還是很怕自己考不好,但是往往這種人最後下場都不是太好。你可以說這是吸引力法則,我不否認,但是我比較想用比較能讓人接受的解釋來說。我們都知道當一個頂尖人物不論在公司、運動場、手術室,心態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關鍵因子。有些人即便經過再多練習、再多準備,終究免不了大意失荊州以及所謂的「失常」,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心態。

心態無關乎他們的能力,心態比較像是當作能力出口最後的把關,又或者說是重新複製以往經驗的能力。當一個人心態進入了定型心態的時候,他們會擔心自己失常、擔心自己不夠好,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,他們證明自己的方式是靠著結果與成績,透過比較而來,也因為如此,他們感到異常的壓力,畢竟在他們在他們心裡沒辦法接受有地位、有能力的自己犯錯,在他們心中,努力是沒有天賦的人才要做的事,可惜往往最後就真的因為過度緊張、壓力讓自己表現異常。

如果這種心態被一位考生擁有,則真的可能會讓他成績大起大落。其實不妨想想,每次當考卷出的很難的時候,我們總是指望著那些原本成績不錯、上課認真的人拿到高分,也許是因為這樣,讓他們心中有了壓力,有壓力是正常的,最怕是陷入定型心態: 在考試遇到難題的時候想的不是解決辦法,而是想著如果這題不會,同學、老師甚至父母怎麼想,這種想法反而會讓自己越解不出來、越想不起來,最後自己想像的結果成真。尤其這種事件發生在大考時屢見不鮮,更別說常常考爆掉與失常回家難過不已、心態炸裂的學生了。這樣的例子就是大家認知的心想事成的負面版。

解方

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方法,第一個是改變身分認同,你怎麼看自己將關乎到你的表現,你認為妳是怎樣的人,你就會變成怎樣的人。只不過這是治標不治本,要是你心裡想著你很棒,心態卻被定型心態綁架,那麼也不會過的太好。

另外一個就是徹底認識成長心態,並接納他,你能做的就是去行動,去做每個精通者會做的事,那就是刻意以及大量的練習。練習心裡不會被別人左右、不會受到成績、結果與影響,也正是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,但是要能做到這樣也是需要持久的練習。要知道你本來就不會是好的,你現在犯的錯都是在為你成長鋪路,而你不懂的那些問題與挫折,才能真正證明你自己真的學會。

所以,不要去負面化挫折,他是一個幫助你成長的東西。這樣,你就不會失常,因為就算你成績好,你也知道妳會犯錯、會考不好,但是妳會進步,現在的這些就是讓你知道你是否真的學會,以及讓你知道哪裡學不好。

沒有人天生下來是好的,只有不斷努力進步而來

練習

如果真的很難實踐成長心態,推薦可以看看《五秒法則》這本書,當負面情緒一來,馬上切換到工作模式不要去想,至少先讓腦袋不要去避開它。

接下來,如果可以接受挫折,那麼就要再來將錯誤的意義正向化,要一直享受挫折,知道自己會進步、會突破,看不到未來沒關係,知道自己有在進步就好。

書目推薦:《五秒法則》 《心態致勝》

接下來一小時你想要回頭看著你的錯誤,還是要讀書進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