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們的腦袋機制裡,有一個功能,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生存的困難,進而改善現在的生存環境,讓自己可以繼續安穩的活在這個世界上。只不過到了現在,社會變得安全許多,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丟掉性命,然而這種機制卻仍然存在在你我的腦中,就像內建軟體一樣無法修改。
這種機制原本是為了生存,到了現在,不知不覺中變成沒有必要的功能,反而讓人感到焦慮、惶恐、不安,這個機制其實就是比較與匱乏。在遠古時期,生存條件有限,一群人中可能只會有幾個人存活,倘若你與別人相比處於生存弱勢,像是衣服比較少、武力弱、糧食缺乏,那麼你可能就是下一批死亡的人,除非你做出改變,因此你會對擁有資源的感到匱乏,覺得為什麼他有而你沒有,但是同時你也會做出行動而改變,最後生活水平提升到不被大自然吞噬的樣子,你也得以繼續生活下去。
而這個機制時常在學校內同儕間出現。你會跟同學比較,這個不是你故意的,而是你腦袋擔心你被淘汰,所以你才會這樣做,只不過這樣的比較卻只會造成你的焦慮與恐懼,畢竟你沒有實際生存上的問題,所以你不會做出相對應的反應來解除這個焦慮,你也不會有動力去改變現況,可是到了最後,你只會被你的情緒系統搞垮。
通常會發生的時後都會在你看到你與別人的差距的時候,舉凡像成績公布、段考排名,甚至是在上課回答問題時,你都會看到自己的不足,然後心裡湧上一股匱乏感。而當這種匱乏感來襲時,正常人都會逃避,然後抱怨一下、跟別人訴苦後就遺忘了,但是實際上問題沒有被解決,焦慮系統還是沒有被滿足,所以這種情況會一再出現,直到你解決問題。
正確面對匱乏感就是去解決你腦袋的情緒系統,你不見得要讓你大腦不要比較,那是不可能的,你要做的是訓練你的情緒系統,並且有效利用匱乏感。
改變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到問題的存在,那麼不妨常常注意自己的腦袋有沒有以下幾種想法。
「哇!他怎麼那麼強…」
「欸~我什麼我都不會…」
「什麼東西啦! 為什麼大家都會我卻不知道…」
「憑什麼我會輸他啦?」
這種時候你只要意識到匱乏感就先停下來,不要去想有的沒的,可以把想法記錄寫在紙上。千萬記得,匱乏感不是壞東西,那是你本來就會有的反應,所以你要做得就是,訓練你的情緒系統遇到這個感覺時不要用負面觀點來詮釋。
當你記錄下來的時侯,想想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想法,是哪裡做不好嗎? 還是自己真的沒唸書心虛了呢? 找到原因之後然後制定的解決方案與計畫,並且去實踐,看看會不會有所改善。
當你不斷地用行動化解匱乏感,你會不斷成長進步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實力,到某一天你回頭看,就會發現你已經不是原本的那個樣子,而匱乏感也會漸漸地消失。但是當你克服舊的匱乏感之後,你還會有新的匱乏感,你會往上比,越比越好,所以你可以利用這樣子的匱乏感,讓你不斷提升,因為匱乏感讓你知道,你哪裡做得不夠好、哪裡可以再精進,接著回到前面步驟改善問題。最後,你就發現你的缺點越來越少,就會變成你心目中理想要的那個人。
面對匱乏感是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會遇到的,沒有必要去逃避它,反而應該視為一個提示,讓你知道在這個方面你需要有所進步與成長,也讓你能克服你的弱點去進步成為缺點比較少的人,所以,不要跟情緒系統過不去,你應該跟他並肩作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