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相信每個人身為學生都希望自己學到東西、有進步,最好自己成績變很好,被父母師長稱讚,上台領獎,那是多麼的風光的一件事。在現在這個時代環境下,大家還是認為成績才是一切,每個領域都一樣。所以,如果可以找到讀書跟做自己興趣之間的共通點,那是再好不過。接下來我就要告訴你,既可以有好成績,也讓自己玩出快樂的方法。

 

在我高二那年,因為重新的編班而進入到不同環境,我的新同學沒有一個我認識,我害怕極了,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來關心我,甚至只是認出我跟我打招呼就好。在那個時候,我因緣際會地認識了一個很上進的Y同學,他帶著我念書,讓我成績提升,不知不覺,我成績進步很多,然而腦中卻傳來一個不滿足的聲音,「我想贏過他」。

知道是哪來的念頭,一瞬間吞噬了我的意識,每天起床是為了贏,而不是學習。而我當時只享受在兩個人之間的競爭,小考完比一下、甚是看誰上課回答問題比較多,我用盡各種方法去想要超過他,我偷了他很多技術,比如說用抄的方式背單字、早上四點起床背單字、念書的區隔與分段等等,真的太多東西可以學。但是直到我成績出現波動某一天,我回到家坐在沙發上,茫然的跟自己說:「我在幹嘛阿?」

          

 

我知道我有能力考好成績,但是未免也太辛苦了吧!
要做這些搞死自己的事,目的只是因為要贏過他,那也真的太無聊了吧! 我心想。

John Doe

突然間腦中冒出一個問題:「我有沒有辦法不要那麼累就可以成績進步的方法阿?」這個困惑不斷在我腦中迴盪,直到我晚上進圖書館看到一位學長拿著本子規劃隔天行程。

我想到了!

「就把該做的寫下來就好啦,反正想做就做效率不好又會累,那還不如讓自己念完就可以爽爽玩來得一舉兩得。」

從那時起,我便養成事先規畫的習慣。我知道我要做,但是我想讓我自己做的扎實有效率,而不是那麼累。最後也如願以償讓我成績提升到校排前20,並且保持到高三畢業。

你可能覺得我運氣好,但是我真的只是普通人。以下就跟你分享幾個我總結出來的內容。

首先,我想告訴你其實有想法不難,你的腦中時不時都有點子,只是你有沒有讓腦袋瞄準你需要的地方,想出你真的需要的點子與解決方案,讓腦袋靈光一閃幫助你,而不是在想一些有的沒的雜事。

其次,有了想法之後,接下來最重要的是行動。在一開始真的不要去care你是什麼動機,就像我一樣,先做再說,當你會行動之後,再來才想著要怎麼去調整你的動機,讓你能更持久的做下去。這麼做的原因是要讓你動起來,而不是什麼都沒做就先檢討自己一番。

最後,我想告訴你計畫的重要,計畫之所以重要,在於他能加強行動的威力,就像是幫飛機加上額外的引擎,讓他飛得更快,讓行動效果更大。只不過我把計畫放在最後的原因,就是告訴你,如果沒有行動,再好的目標都是徒勞,所以要先行動,再來透過行動的反饋安排計畫,才會讓你如虎添翼。

做熱愛的事,無論是跳舞、音樂、攝影等等,也都是這樣的道理,儘管你討厭讀書,但是透過這個行動加上計劃的配方,你將能實行兩者兼得,而且都可以做得很好、做出成績。

玩,要玩得盡興;讀書,也要讀的讓人尊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