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3年底,我上傳了這陣子關於學習的一些新的想法,而底下有一個留言相當有趣,詢問我是否繼續使用Anki作為學習任何知識的工具,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雖然Anki真的很強大,很適合填鴨式學習的台灣學生,但我現在真的發現,學會活用才是比較重要的事情。
也因此在年初這段時間,我重新統整去年的念書概況、以及我所遇到的問題,然後整理成我認為最有效率的2024學習系統,至於針對填鴨教育的生存辦法,我未來會另外製作一支影片跟大家說明。
這篇文章的目的,主要是針對大學生以上對於學習有需求的人,不見得你要跟我用一樣的軟體與設備,但是我為甚麼選擇這個東西的理由值得你一看並仔細思索。
裝置選擇
首先就先由裝置來進行分類,我猜現在大學生常見的裝置就是平板搭配筆電,這是為電子類學習的裝置,而手機雖然也是電子裝置,但除非拿來背字卡,不然只會是浪費時間的惡魔。
在我大學剛開始的時候,基本上我念書只會使用平板,那時候恰巧Ipad正在普及、筆記軟體正在推陳出新,我搭上這波浪潮,把所有的講義、筆記、原文書的閱讀都放到平板上,也導致我發現平板影響學習的關鍵:電池,當我一天早八晚五全程使用平板作筆記後,幾乎沒有辦法有電力足夠支撐我去圖書館念書,所以後來才把平板升級成Pro版本。
但是不可否認的事情是,當你把平板跟學習這件事情長時間連結在一起時,會有很強的暗示性,當自己摸到平板坐下時,會很明確的知道自己要念書,而不是要播放影片來耍廢,所以我把平板上的耍廢軟體都刪掉,只留下跟學習相關的軟體,且只會在複習以及聽講的時候拿出來使用。
不得不承認,有可以把手寫電子化的東西真的蠻好用的,舉凡對於演講性質的課程,可以隨筆記下資訊,然後事後再依照屬性進行分類整理,就可以讓平板的使用最大化,既可以無限量的寫,也可以極方便的攜帶與分享。
至於電腦的使用,我主要是拿來製作簡報或報告,畢竟打字輸入比手寫快太多,而且做報告常常會需要一堆圖片貼來貼去,有較大的螢幕也比較適合,或是有條件搞個桌機雙螢幕也是可以,一邊直立螢幕看原文書,一邊簡報直接製作,算是相當好的配置。
但不論是筆電或是桌電,最麻煩的就是攜帶不方便,雖說有筆電主打觸控板靈敏,但是在怎麼有效率都比不上滑鼠,所以我幾乎不太用筆電在圖書館念書,通常用電腦就是看上打字快這個優點,所以都是拿來做報告、創作或是在家裡拿來耍廢。
強制自己用電腦耍廢有一個好處,就是自己比較不會成癮,原因在於電腦要耍廢的程序比較繁瑣,既不好攜帶、又要點一堆東西才能進到耍廢頁面,光是這樣的物理性阻礙,就可以減少耍廢的行為產生。
至於用筆手寫原因乃是因為方便,這是我在當兵建立的習慣,當有任何想法時,先把東西記錄在紙上,有助於大腦放下這個念頭重新專注現在,而且比起拿出手機,拿筆寫字也是比較好看,比較不會被別人說三道四說不禮貌,再來是筆跟紙也更好取得跟容易攜帶,當小紙條放在桌上,就是可以提醒自己要整理起來,比放在手機裡面的資訊還要容易取得。也因此如果可以,建議隨身攜帶小筆記本跟筆。
軟體選擇
講完裝置選擇,接下來針對軟體選擇講解原由。我發現多數大學生在選擇軟體時都會出現障礙,一方面是主流媒體都提供些沒有甚麼效果的建議,二方面是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平板幹嘛。
也因此在我經過這些軟體大亂鬥與試用後,我才會只選擇MarginNote 3 作為唯一的念書軟體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: 「知識是需要整理與建構的,而不是把資訊堆積成山就能達到」,所以那些主打很多漂亮貼紙、很多顏色的筆跟可以錄音這類的功能都沒有甚麼用,那只是讓你滿足自己的知識成癮以及認為自己有唸到書的幻覺而已。
當然我不是反對你用這些筆記軟體,我以前上課也會依照軟體分類(ex.甚麼科目放哪個軟體),然後再導入MN做心智圖,確實再導入文檔(上課講義)的部份上會有所差異,但是最後的學習還是在MN內做到,甚至最後我發現,我要的功能直接用MN就行。
而MarginNote 3 最重要的功能,就是把知識整理成自己的,透過心智圖的製作,才會逼自己進一步的壓縮或提煉,而不是做最沒有效率的重複閱讀而已,更重要的是,這些製作完的心智圖,未來當忘記時還可以回來直接參考,變成自己獨一無二的筆記。
接下來談講座類型的上課方式,這邊除非我有紙筆跟桌子我才會使用手寫,否則就直接用平板開寫,但核心觀念還是不要死抄筆記,而是應該專注在上課過程,抄下來的只是我覺得有感而發或是我認為的重點,幫助我課後回頭整理以及複習用,所以你說要用其他筆記軟體行不行,我覺得沒甚麼問題,但是我考量到整合性,就使用蘋果內建的軟體,這樣偶爾要找資料用手機也可以。
在這邊先做補充,面對瑣碎很無聊的背誦,你可以選擇直接抄起來硬背,或是使用Anki跟他拚,不過這都是短期考試的策略,對於那些要用一輩子的知識,還是好好整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。
學習用途
接下來我們談談學習的用途,學習在過去我們只著重在獲得分數上面,為了考試考好而學習、吸收知識,但是長大後更多時候的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更強,或是發現有趣的事情。
也因此我在進臨床之後甚少背字卡,因為與其背出一連串的數字,彰顯自己知道很多知識以外,大概沒有甚麼用處,還不如依照遇到的狀況去學習,比如說針對做不好的地方去找答案,順便把相關知識搞清楚,這便是懲罰性學習法的由來。
而我目前另外一個學習上的用途,就是為了創作,因為我發現某些問題,然後試著去找出方法落實在我身上,最後在分享出來給別人,透過這樣的內化實踐並生產出來,我的學習效果就會顯著且深刻。也因此找到一個重要的學習動機會是當務之急,當知道為甚麼學習之後,接下來才是用什麼方法學習。
系統與環境
這是我2023年得到最大的教訓,這個故事是這樣的:
2023 五月,我考完大學期間最後一場考試,以為從此可以脫離填鴨式教育的折磨,以為我只要靠軟體就能達到主動回想與間隔重複的效果,但是我想得太美了,電腦在我的潛意識中是拿來耍廢休息的,所以當我每次打開電腦都是各式各樣的娛樂,也導致我的學習進度一延再延,同時間加上我陷入效率迷思,覺得打字比手寫快,所以一定比較有效率,結果就導致我甚麼書都沒念成,所有計畫泡湯放水流。
也因此我在今年強迫落實環境與事情的連結,如果要念書,就乖乖帶著平板去圖書館,就算坐著再怎麼不習慣,還是要把該念的吸收進來;至於過去虧欠大家的創作內容,我也正在將我的電腦與創作進行連結,慢慢將內容轉化輸出,而不是永遠留在紙上毫無用途。
對於一個系統,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去實作與修正,才能去找出其中的盲點進行優化,讓這個系統變得更符合自己。以上我分享的都是關於我自己的一些反思與經驗得來的東西,如果你的狀況不一樣也可以自行修改沒關係,最重要的還是不斷的要求自己變好,定期檢視自己的成果並且修正,這樣才會是一個好的學習系統。